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

李东荣: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

日期:2021-09-07

凤凰网财经讯 9月6日“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河北石家庄举办,该论坛由凤凰网财经和凤凰网河北承办,以“金融科技新生态”为主题,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金融与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李东荣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演讲中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金融科技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

另外,李东荣在介绍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时表示,金融科技监管规则和创新监管工具深入实施,目前已有超过100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入盒”测试或进入公示阶段,测试项目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导向明显。2020年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信息科技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263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截至2021年6月,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增至8.72亿人,金融类APP下载总量超过900亿次。

以下为李东荣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在正定召开的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并就金融科技的有关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度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金融科技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正成为全球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服务实体经济,是我国金融业的天职和使命,在数字化的大浪潮下,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去改善金融服务,完善金融监管,同样也是当前我们金融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领导下,国家在“十四五”规划明确稳妥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全国的金融科技监管规则和创新监管工具在深入实施,目前已有超过100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进入公示阶段。入核的项目和普惠金融项目明显,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入持续提升。去年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信息科技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263亿元,和350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数字化渠道对金融消费者的覆盖面和便利性持续提升,截止今年的6月,网络支付用户的规模增至8.72亿人,当然这里边跟疫情的促进还是有关系的。在疫情的环境下,不但年轻人许多老年人尽快掌握并熟悉使用这个技术,在网络上实现支付。

金融类的APP下载总量超过900亿次,在全球都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得益于我国形成了金融科技较广泛应用的基本面,我们国家在面向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的基础金融服务上,已经成功地实现了非接触和不间断。疫情情况下,一个金融库务不能中断,第二减少物理接触,保证身体安全健康,这两点在我们国家表现得非常好。从而为我国抗疫情,稳经济,促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战略的机遇期,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养老领域金融需求持续扩大,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金融机构、网络平台、科技公司等相关从业机构,应该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牢牢把握数字化时代机遇,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事业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

下面我想就“十四五”时期,我们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做好的几个工作,谈一点我个人的体会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管理,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快了网络服务渠道,远程办公模式的普及推广,使网络风险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现在我们很难想象脱离网络,我们能够从事顺畅地开展金融业务。我们通常说无网络不金融,这不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这么做,脱离了网络确实很多业务没办法推进下去。根据世界银行和剑桥大学共同发布的2020年疫情下,全球金融科技监管快速评估报告显示,世界银行大学他们做这个调查,我们中国贝老师他们也参与了这个调查,根据快速评估的报告显示,在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中,有78%的受访机构认为网络安全风险正在上升,因为对网络的依赖越大,网络对我们的影响越大。30%的机构正在抓紧推进网络安全相关政策措施,面对严峻的金融网络安全形势,从业机构应该深刻认识,并准确地把握金融网络安全的规律和趋势。目前来讲我们对网络依赖程度这么高,所以在这方面的风险意识要同步体。要切实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制度,严格地实行好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金融标准,优化金融数据中心,建立全链条、全周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着力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我知道人民银行正在部署这项工作,建立对整个网络安全的态势感知和预警的平台措施。

二是完善金融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要素,在我们国家政策里得到明确。实践表明,数据要素有助于网络化共享和高效化利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催化剂。据我们金融机构而言,本身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推进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乃至目前的金融数字化,中国目前的金融机构是我们各种电子化设备使用的很大的一个客户。使用电子设备方面,我们是很大的客户。同时金融业也成为一个基于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数据处理行业,我们本身是数据处理行业,集中了大量的数据。

当前,我国金融业在数据治理方面仍然普遍面临有数不能用,不敢用,不擅用的问题。这里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根据前段和新华社做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根据银行的反馈,数据治理能力自评估得分的3.03分,满分为5分,地方中小银行得分仅为2.8分,表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来看,如果数据治理能力不强,意识不强,我们随着数据做战略要素的第一个扩大使用,我们很多方面面临不适应,所以必须迎头赶上。因此相关从业机构应将数据治理作为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快落实最近颁布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范和相关金融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资产目录和数据架构,分级分类明确数据安全策略,全线要求和管理措施。要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等原则,规范采数和用数的行为,并开展金融数据安全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估,建立防火墙,防止数据被滥用。

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促进数据融合运用和安全保护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只有这些措施能够保证了规范的使用,避免这种被滥用,被窃用,数据价值才有可能挖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三是强化数字金融业务规范。当前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各类数字技术支撑下,部分金融业务流程和价值链条持续延伸,一些网络平台,科技公司,凭借数字和技术优势涉足金融业,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网络保险、数字理财等产品和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寻常百户家,目前对监管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和补充。从业机构应该从自律管理等方式机制,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的互动沟通,积极反映来自市场一线的真实情况和合理诉求,为建设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数字金融业务规则体系,贡献行业的力量。我们希望这个数字金融能更好、更快地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找准应用场景,并镶入生产链、供应链的环节中,要找准应用场景提升我们数据治理水平,规范业务。

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金融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真正意识到合规就是生产力,在依法合规和做好消费者保护的前提下,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四是夯实金融科技的应用保障。当前科技创新的代继大幅缩短,人工智能、云计算、5G呈现百花齐放的应用格局,如何正确应用金融科技,正确选准应用场景,是摆在中小机构面前的现实挑战。因此各从业机构应该准确把握金融规律和技术发展规律,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综合实际业务场景,交易规模,等深入研判新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和供应链稳定性,科学选择应用那些相对成熟可控,稳定高效的技术,同时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应用的试错、容错、查错、纠错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从而有效防范因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应用风险。

五是加快金融科技伦理建设。随着科技在各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目前数字鸿沟、算法歧视、侵犯隐私问题日益暴露和引发关注。在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中,要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框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伦理审查规则。据我所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将推动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治理,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前一段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有92%的受访企业,中国科技伦理建设很有必要。在这个背景下,从业机构应该积极地参与制定并严格落实金融科技伦理的相关标准规则和制定公约,目前从监管部门到行业组织,都在加快涉及金融伦理标准制定,一些行业自律的规则制定。通过这些工作,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伦理审查,信息披露,教育培训,监测预警,风险与处置工作机制,把以人为本,公平公正,权责清晰等科技伦理要求,切实贯彻到业务规则,技术应用,产品研发等金融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坚决杜绝算法变成算计,套餐变成套路的现象。

各位嘉宾,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目前正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与广大金融机构共同配合,加快推进移动金融APP和金融云备案,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金融科技能力共享,数字金融教育培训等重点工作,希望积极助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和金融数字化转型。下一步我们期盼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努力,九九围攻,为中国金融科技高发展助力。